close
什麼是意識型態?如果不想搞得太複雜,維基百科寫的很簡單:是指一種觀念的集合。
既然是一種觀念的集合,這個詞當然就有不同的意義,在中、外的文獻裡,意識型態這個詞的屬性,有正面及負面兩種意涵,只不過,台灣的政治、政黨、新聞與社會,都一致地把這個名詞渡到一個負向的概念。
因此,馬總統的就職演說裡提到:要排除意識型態對於教育的不當干擾
(老實說,這句話不就是意識型態嗎?)
愛國教育是不是意識型態?
(那要看情況:愛祖國不算,但愛台灣就是意識型態的不當干擾)
人權教育是不是意識型態?
(也要看情況:緬、中的救災不算,因為那是人權,但圖博問題就是意識型態,因為中國說它是內政問題,無關人權)
校園的自由、民主是不是意識型態?
(看情況:開班會、選班長不是意識型態,但是爭取解除髮禁,應該算,因為學生的髮型跟民主有什麼關係?)
性別平等是不是意識型態?
(看情況:爭取女性就業權不算,但是爭取女性薪資平等是意識型態,因為女生不用養家,男生要養家,理當男生薪水要多一點)
所以由此看來,政權想加諸在人民身上的論述不是意識型態,但是,那些觀念若阻礙權力觸角的延伸,就是意識型態。
這就葛蘭西所謂的「文化霸權」的觀念。
簡單來說,就是誰是老大誰說了算,政府透過媒體、教育,灌輸給人民觀念,然後,讓你自然而然的接受它那套思想。你想反抗,可以,不過會很辛苦,因為有一群人,已經習慣這種模式,習慣不思考,不感知,只負責接收。
全站熱搜